“永远跟党走——百名团干部百天讲党史”||1970:闪耀世界的“中国星”
本期主讲人
张珂
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
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团支书
“中国星”
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,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的“长征一号”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。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,到1970年成功发射,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项目历时12年,中间一度停滞。1964年12月27日,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,负责卫星研制的“581组”副组长赵九章致信周恩来总理,提出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导弹发射的成功,应该尽快恢复被暂缓的卫星研制计划。信中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,1967年12月,国防科委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,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,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,成功解决在100℃至零下100℃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《东方红》乐曲的音乐仪器,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,还可以以20.009兆赫的频率发射《东方红》音乐(音乐盒由502所研制)。卫星运行期间,有外国无线电爱好者录下了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广播的《东方红》音乐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
“东方红一号”的发射成功,使中国成为继苏联、美国、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,从此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。1970年5月14日,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探测任务,停止发射信号,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未结束。由于能源系统的保证,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额定要求,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,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时至今日,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太空运行,那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,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前不屈不挠、奋勇前行的象征。科技上的巨大突破,让中国越来越自信,在国际上更加具有话语权。
行进的中国,巨变的中国。帝王将相宁有种乎,今天,一个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。
信息学院团委 信息学院微媒体中心
供稿:信息学院团委
审稿:郝玥琪老师 侯岚亭老师
排版:微媒体中心 运营部 郑星雨
视频剪辑:微媒体中心 摄影部 李圣一
监制:侯岚亭老师 刘宓 李浩宇 于征